摘要:
中國被世界公認為「龍的傳人」,牠在中國是吉祥、希望的象徵。經過幾千年發展變化,到清代才形成現今所看到的四肢五爪金龍圖案,對牠的造型有「九似」之說:「項似蛇、腹似蜃、鱗似鯉、爪似鷹、頭似駝,掌似虎、耳似牛、眼似蝦、角似鹿」,是多種動物的綜合化身。
形體顏色 古籍皆無定論
然而,「龍」到底是什麼、有何模樣?似乎沒有人真正知道。東漢許慎《說文》中提到「龍,從肉、飛之形,童省聲。鱗蟲(披鱗的動物)之長,能幽能明,能細能巨,能短能長,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潛淵」。
對龍的顏色,《管子》一書又更加著墨,解釋「龍被五色而游。根據五行觀念,乃是(東)青龍(蒼龍),(南)赤龍,(西)白龍,(北)黑龍(墨龍、玄龍、烏龍)和(中)黃龍」另有非正色的金龍、銀龍、火龍、灰龍、土龍。
沒有特定顏色、缺乏固定型體,到底何種生物能達到這種境界?或者,龍代表的只是一種意念、圖騰?更甚者,龍是一種自然現象?趙丰說,綜合各家對龍的描述,會發現彷彿是針對「龍捲風」的形容。
依歷史紀錄 指向龍捲風
根據《易經》64卦的第1卦,乾卦比喻龍的遣辭提到「潛龍勿用,見龍在田,或躍在淵,飛龍在天,亢龍有悔,見群龍無首,乘六龍以御天,雲從龍,風從虎」。元代楊瑀《山居新話》則提到「是日忽二龍降於豪強之家,凡廳堂所有床椅窗戶皆自相奮擊,一無完者。
兩段紀錄加上《說文》、《管子》對龍的描述,對照起龍捲風飛天遁地,所經之處滿目瘡痍,威力大如老虎,且隨發生地點不同、顏色也跟著不同,兩者特徵幾乎完全相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